打造研产供销服务数字一体化新基建
01.TATA木门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2017开启数字化转型1.0——数字化基础框架搭建2017年TATA木门对于数字化转型由IT部门负责进行了规划,数字化转型部署是从上而下、从下而上协同进行的。以整体规划为主,规划先行,架构先行,然后逐步落地。论证阶段是从上到下,从战略、业务规划到IT落地,实施阶段是从下到上,以业务需求为主,解决痛点达到降本增效。
2017年开始TATA开始逐步做整体的SAP、产供销规划、结算体系、产品体系、物流体系、售后服务体系、订单管理等,到2021年年底,整体的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框架体系1.0已经搭建完成,中台层面TATA通过技术,将“研产供销数字一体化”平台架构雏形搭建完成。
2022开启数字化转型2.0——降本增效、助力业绩2022年TATA木门的数字化转型核心目标开始转变成进一步深化固化,将覆盖面拓宽,逐步影响到整体主营业务流程,达到全业务上线、全员上线,打造行业领先的研产供销服务数字一体化新基建。
数字化转型2.0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,降本增效和助力业绩。降本增效是整个IT部门的使命和职责所在,怎么量化和直观体现需要继续深入。因为能够量化的都已经系统化,而思考和决策操作的部分,需要基于人的能力和水平。降本的核心体现在组织运营和人效上,即人的数量上。例如通过将50个人降低到20个人,对于30个人进行优化,使他们去兼顾其他工作。增效体现在流程和绩效的提升程度,包括沟通成本的降低、信息流通的高效、解决速度的快捷等。
助力业绩方面,需要IT部门跟着业务思维走,与业务无缝衔接,核心是将IT的日常工作与业务融到一起。
02. TATA研产供销服数字一体化新基建 研&产:合作自研、降本赋能由于TATA木门是由IT牵头做数字化转型,在研发与产品方面多是与其他部门的合作联动。一般会使用两种方式,第一种是使用数字化工具,第二种是通过流程管理。
如果是针对于业务中断的痛点,会用数字化工具完善。
如果是IT部门在业务部门协同或者IT部门研发,进行接受需求、部署落地时,则需要通过流程管理来解决,因为这是常规工作,需要保证按时上线,保障风险。
如果是整体的规划方面,与架构有冲突需要快速识别出来,这需要工具和流程管理相结合。例如在系统发版时,如果没有进行控制,可能会导致发版的时候,没有风险准备和Plan B,如果出现问题,会运行不了,或者隐藏未来的潜在风险,导致业务崩溃。
TATA木门会根据不同风险和不同问题,以大小类型做区分,排列优先级。使用一些成熟工具、自研工具或者梳理流程来处理。目标是逐步将流程、人员、数据、信息都进行数字化,通过线上实现无缝衔接,达到降本增效、赋能业务。
供:供应链运输数字化平台搭建通过供应链以及物流运输平台的搭建,明确工厂和物流的交接,包括交接时间、干线物流周转程度,将中转库和终端库信息随时反馈到平台,最终反馈到客户的预约。结合售后服务,可以监控到物流的实时情况,让终端库房合理的安排资源,甚至可以提前去和客户做预约,减少扩散的成本,提高库存周转的效率。
之前会出现终端城市反馈不清情况。因为没有数据反馈,接到订单后,全国20多个工厂、七大生产基地都有可能都在发货,具体发到哪个城市的哪个经销商是无法实施了解的,也不可能打电话给每个工厂沟通现在的情况,对于第二天有多少货,仓库目前有多少货,是否会因为客户的预约取消而导致压货,以及如何安排搬运都是未知的。在以前这种情况下,是很被动和混乱的,也会由于计划层面没有安排好,导致的终端库房的成本会越来越大,同时破损风险不断上升,这无形中给整个链条上带来很大的人力和成本的浪费。
销:下游渠道联动会员管理体系2021双11,TATA木门的销售额达到12.5亿,这方面TATA没有进行自建系统,而是与第三方平台,例如阿里、抖音、腾讯以及数据银行等进行合作。通过第三方平的数据和消费者画像,结合TATA本身的会员管理体系进行交互,针对性地去提供销售话术和产品营销活动。
服:订单中心数字化构建由于家具行业的定制型订单较多,涉及到大量审单,针对这点2021年TATA木门完成了订单中心的构建,利用数字化实行大规模自动化审单。
目前TATA的自动化审单率已经达到92%,2022的目标是从92%提高到93%。虽然只是1%的提高目标,但是每一次自动化的提升,需要后台很多数据和部门的升级,例如产品的标准化,系统数据的结构化等。对于前端下单和客户需求也需要规模化,比如会碰到客户需求不确定,预制产品与客户不定性的需求有出入等问题,这需要逐步调整对于客户需求的结构化。在审单仪器的标准化的前提下,需要在前端的系统上进行很多设定,才能保证收到订单后,有90%以上的自动审单率。
在之前自动审单率为80%的时候,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,全国审判员大概是50人左右。现在达到92%-93%后,审判员数量下降到20多名。